特朗普失算,未等来中国求饶
4月15日,美国白宫网站发布“232”调查事实清单,称中方对美关税反制下,中国面临最高达245%的关税。仅仅两天后,4月17日,特朗普就表示不想继续提高对中国关税,因可能使两国贸易停滞。此前美国加征关税,如今离谱数字扭曲了中美贸易问题严肃性。特朗普到底想怎样?美国民众是否意识到为政策买单?美方掩盖的焦虑是什么?还有后招吗?这些问题值得深思。
北京不会重蹈东京覆辙
所谓245%的关税明显是虚张声势。特朗普政府高估自身筹码,这场冲突暴露其对中国的深度依赖,如豁免中国制造的关键电子产品关税,因美国无法本土生产。特朗普反复无常,背后是对本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焦虑。他发起贸易战想逼中国签不平等协议,类似《广场协议》,但中国不是当年日本,更独立自主,经济体量大,北京不会重蹈覆辙。
14位亿万富翁转嫁关税负担
单靠关税,美国无法实现再工业化。工业化需明确产业政策推动,而特朗普全行业一刀切的关税策略更像经济战工具,无法推动再工业化,反而推高美国国内价格,伤害本国经济。特朗普政府削减财政投入、放松监管,削弱国家能力,加速去工业化。此外,关税由美国进口商支付,最终转嫁给消费者,特朗普政府中14位亿万富翁推动为富人和大企业减税,却用关税把税负转嫁给普通百姓,美国老百姓成了贸易战受害者。
特朗普将美国推向孤立
特朗普的关税无疑会推高通胀,增加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。但如今情况与上世纪30年代不同,那时各国互相抬高关税,现在特朗普的做法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加快寻找替代方案。全球南方国家一直在推动“新的国际经济秩序”,特朗普的贸易战很可能适得其反,把美国推向孤立,加快世界向多极化格局转变。
美国对贸易战几乎无预案
美国对中国经济依赖更深,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可替代,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关键电子产品难以替代,这也是特朗普豁免部分产品关税的原因。中国在自主研发芯片、国产民用飞机方面取得进展,且早就在推进贸易多元化,经济结构更稳健。美国政府政策混乱,缺乏长期战略规划,对贸易战的反噬几乎没有预案,很可能自食其果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联合早报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震惊!特朗普等来中国求饶了吗?北京与东京的天壤之别你知道吗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